English

南京:为什么能够不堵车

1998-12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

南京是一座拥有300多万市区人口、21万辆汽车、191万辆自行车的大型城市。过去到过这个城市的人都会看见,市区主要路口,汽车你追我赶,抢道、占道,经常一堵就是几个小时。人们戏说:“小堵天天有,大堵三六九。”交通拥挤,各种违章现象层出不穷,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。交警、路人、司机心里都憋着一肚子气。

今天再走上南京的大街小巷,没有了路口的车辆长龙,外地到南京的人,都会竖起大拇指。记者在南京鼓楼地段拦下了10辆外地车,采访了驾驶员,他们都说:“南京的路好找,不会迷路,行车有序,不堵车!”

抚今思昔,人们不禁会问,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?

过去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干警人不敷用,外勤整天忙,科室上一线,风里走,雨里站,烈日底下练功夫。面对现代化形势下的交通状况,怎么办?有人建议交管局增加警力,一个路口上五六个人,可要乱还是会乱,一边是民警汗流浃背地忙,一边是司机、骑车人怨声不绝。出路在哪里?交管局的干警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,提出了“向科技管理要畅通,向道路挖潜要速度”的口号,依靠科技驾驭交通。

他们在全市60多个路口安装了多相位信号灯,利用箭头指示,将有冲突的车流在时间上进行分离,分时段放行转弯和直行车辆。在南京,不仅左行有特别的指示灯,而且许多路口对右转弯是红灯行、绿灯停,因为这里不能不考虑180万骑自行车的人。仅此一项,就将自行车和汽车有效分离,解决了自行车抢道、堵塞汽车的问题。实践后作用明显:一是4相位信号控制路口与传统的2相位信号控制路口相比,交叉冲突点减少了50%,车辆通过路口的速度大大提高,高峰期间机动车路口通行车速平均提高了40%;二是减少了路口内停车次数,解放了警力,原来早晚高峰期需5—6名交警指挥疏导,现在有1—2人就可以了。

城市发展快,车道增加,车速加快,交通流量越来越大,路口的信号灯老面孔也不能再维持了。交管局在全市40多个中心汇车处安装了长臂杆信号灯,能灵活方便地对不同车道、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指挥和控制。长臂杆上的信号灯正对每条车道,吸引了驾驶员的注意,不仅能提高车辆通过路口的行车速度,也减少了司机无意违章的行为。距离路口150米处安装了长臂杆式线道牌,将分道标志从地面搬上了天,200米处设立大型指路牌,前后左右,方向清清楚楚,难怪外地司机到南京都不会迷路了。

过去,交通路口经常塞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行车和汽车打架,人车相互干扰严重。交管局组织技术人员分析计算后,在市区50个主要路口将机动车阶梯式停车线向前移了1米,而将非机动车停车线后移了3米。同时在路中心设立了自行车缓冲带,这一前一后一缓冲,错开了汽车和自行车、行人通过路口的时间,既保证了行人的过街安全,又有利于车辆快速通行,很好地解决了两个信号之间人车争行、相互影响的问题。

交通治理难在路窄。过去南京马路上的机动车道一般宽度为3.5米,每条道路只有2股车道,汽车排长龙的现象处处可见。交管局经过精心测量和实践后,把20个主要路段的机动车道压缩到3.1和2.7米宽,使车道数增加到3股和4股,相当于新建了50多公里长的马路,这一下,不仅大大增强了道路的通行能力,同时配合路口整治,缓解了车辆的堵塞现象。

有人说,南京处理机动车道口违章,除了交警的眼睛,还有第2只眼,这就是悬挂在路口左侧空中的自动拍摄器,又叫“电子警察”。每当汽车在道口闯红灯、越过停车线、抢道等违章现象发生时,它就会接到埋于地下的传感器发来的信号,闪光灯一闪,这部车子的全貌和牌照就被一览无余地摄下。看到电视台和报纸上曝光栏里的形象,违章人赖不掉、逃不掉,只好乖乖地接受处理。

安装电子警察,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,建立的只是一种外部的制约机制,要想根本解决问题,必须让市民和司机自己管束自己,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,在人们心中建立一道约束网。

要改变人们的旧习惯、旧观念,不严格管理,不重罚是不行的。今年3月1日,南京市交通管理局在全市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日整治活动,整治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秩序。报纸上辟专栏,电台上设专线,电视上办专题,并印发了50万份《致骑车人的公开信》和50万份《交通安全问卷调查》,形成了规模、力度空前的宣传声势。与此同时,交管局自3月15日起按照有关规定对自行车闯红灯、走快道和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罚款50元,先后处罚了4.8万人次,并通过报纸和电视予以曝光。过去,违了章,罚几块钱,人们根本不在乎。现在不同了,重罚让人生畏,生畏自然守法。

自行车难管,最难管的还是那些骑自行车的中学生,这些好动的孩子,在南京就有20多万人,如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管理?南京市交管局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交通安全联系卡,凡学生骑车违章,由执勤民警在卡片上作出记录,不罚款、不扣车,通过交管局和各区教委的计算机联网系统,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进行批评教育。很多学校规定,对在一个学期内违章3次的学生,取消其“三好生”评选资格。就这样把培养学生交通文明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。现在,学生们骑车追逐打闹、行快车道、闯信号等违章现象已经基本消失。

立法易而执法难,执法不严,法规废弛,交通秩序难以长久维持。过去,南京街头随处可见乱停乱放的汽车,为此,交管局专门购置了数辆清障车,见到道路上的违停车辆,不论是谁的,一律拉到指定的停车场统一接受处理,不开一个后门,不批一个条子。一次,省里某厅长的驾驶员把车停在路边,照样被清障车拖走,接受处理,这使得上上下下深受震动。如今,当记者再沿着中山路、汉中路等主要街道寻访时,已经看不到乱停乱放的景象了。

通过一项项的整治活动,一遍遍深入人心的宣传,一次次的曝光处理,南京市民不断受到遵守交通规则、维护交通秩序的教育。8月18日,我们在南京新街口采访南京交通管理局举行的公开问卷调查时发现,在回答“您认为目前大多数市民不闯红灯的主要心理是什么?”这个问题时,多数市民选择了“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”的答案。可见,严格管理扭转了人们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方式,遵守社会公德和交通秩序的观念在南京人心目中已经深深扎根。当记者问南京市交通管理局局长胡小翔,是否为发生的一切而感到自豪时,这位干了28年交警的老兵淡淡地说:“让百姓满意、司机高兴是我们应该干的。”

在南京市政府最近向外商进行投资环境调查时,外商对交通状况满意率达80%,居各项之首。新西兰驻华大使来宁后称赞说:“南京市的交通设施可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,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。”

靠科技建立适合城市现代发展的新的交通管理机制;靠严格执法、深入宣传、联系万家,建立新的社会文明风尚;用硬件制约,用软件配合,这就是南京城里路通、不塞车的解决之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